本站讯大禹治水,久久为功;大禹文化,源远流长;大禹精神,代代相传。为弘扬大禹治水精神,传承研究大禹文化,中国水利博物馆和绍兴市鉴湖研究会联合编撰的《中国禹迹图导读》,在2024年4月公祭大禹前夕,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4月18日上午,《中国禹迹图导读》首发仪式在中国水利博物馆举行,水利部办公厅副主任李晓琳、浙江省水利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陈烨兴出席仪式并讲话,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水利信息宣传中心、中国文史出版社、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浙江图书馆、绍兴市文史研究馆、绍兴市鉴湖研究会、浙东运河博物馆等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以及中国水利博物馆干部职工参加仪式。
李晓琳代表水利部办公厅对导读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水利部党组一直高度重视水文化建设,专门印发《“十四五”水文化建设规划》,指导各地开展相关工作。大禹文化是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水利博物馆组织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并且推出研究成果,是水利行业积极践行习文化思想的新成就。各相关单位要在习文化思想的指引下,立足治水实践,进一步挖掘地方水文化特色和优势,在传承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水文化方面持续发力,提升水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仪式上,《中国禹迹图导读》编委会主任何俊杰、主编邱志荣和中国文史出版社责编王文运一一讲述了该书的编纂情况、出版情况及其价值意义,专家代表发言给予该书高度评价。在现场观众的见证下共同开启新书,并向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浙江图书馆赠予书籍。
茫茫禹迹,浩浩九州。所谓“禹迹”,是对应于史料中有关大禹治水立国等传说的记载,留存至今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文化遗址、纪念建筑、石刻、壁画、可移动文物,独特自然地貌,传统祭祀礼仪、节庆等等。结合历史记载、现场调查、考古发掘,来研究、编制禹迹分布图并作适当解译,在探索大禹治水立国源流,研究大禹文化传播规律,传承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以及推动大禹文化成为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禹迹图导读》是在2022年版《中国禹迹图》323个禹迹点的基础上,由全国百余位专家学者、文史工作者共同努力编著而成。该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集学术性和可读性于一体,从全国各地所收集到的近2000处禹迹中精选,禹迹收录数量增加到651处。此外,还收录相关遗迹如尧迹、舜迹、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等26处。全书共分为3编,上下册,约105万字。其中:上编包括《中国禹迹图》正图、《中国主要水系图》、序言、概述等,以及26个省份323个禹迹点的“正图释文”,包括简介、实景图片及附录等;中编包括“补录释文”,条目数量及写法与上卷相当,禹迹收录范围扩大到29个省份,增加328个禹迹点;下编为“摘编”,分为论述、文献、考察、报道、对外交流、规范文件等6个部分。
《中国禹迹图导读》是我国首部以大禹文化为视角,记录、考证夏朝以来禹迹传播、发展过程的研究成果,也是一项禹迹历史研究和多学科价值探讨的最新成果。导读较系统全面地开展了大禹文化的基础调查,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禹迹类别、区域、流域的传播途径进行了梳理,阐述和厘清了禹迹中的国家意义和各地的文化特色,有助于探索和促进多学科对大禹文化以及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研究,有利于大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和创新发展,促进文旅融合,推动大禹文化对外交流。米乐中国 m6平台官网